第128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128章
這場叛亂不過是數月時間便已經平定,參與了叛亂的諸侯王死的死,被抓的被抓,還有跑了的,但是如今這個情況,他們能跑的地方也就是那幾個,但凡那些小國不想跟漢室或者是遼國為敵,都是不敢收容他們的。至於說隱姓埋名跑到深山裏隱居,呵呵,錦衣玉食慣了的他們,在失去了地位和財富之後,真能活得下來?
劉恒卻一點也不高興,朝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,最後連顯露一下自身的強大都不能,大家只看到遼軍一路上砍瓜殺菜一般,將叛軍打得抱頭鼠竄。
劉恒在軍事上並沒有太多天分,雖說知道專業的事情應該給專業的人幹,周亞夫領兵的時候,他也一力支持,即便朝堂上有人說周亞夫消極避戰,他也頂著壓力,但是,這回大軍班師回來,劉恒還是很難給周亞夫一個好臉色。
不僅如此,如今南方原本的吳楚之地,如今算是都落到了劉昌手裏。雖說以前這些地方也在各個諸侯王手中,但是,朝廷那時候起碼還是能拿捏一下的,可現在呢,他敢隨便拿捏劉昌?
遼軍的戰力這次他已經是見識到了,何況據說這次來的還不是遼軍的主力,而是抽調的一支建設兵團,為首的樊崇之前也沒有真正指揮過大型戰役的經驗。事實上,按照周亞夫的說法,以遼軍的實力,帶隊的將領除非是個只會反向操作的蠢貨,否則的話,栓條狗讓遼軍自由發揮都很難輸。
周亞夫以前就聽說遼軍裝備精良,但是沒有親眼見過,自然沒有相應的概念,但是等到親眼見過之後,周亞夫恨不得自個手底下的兵馬也立馬跟著更新換代,說句有點大逆不道的話,他也挺想換個老板的。
劉恒不是什麽昏君庸主,但老實說,如今的他,能給手下人的利益實在是太少了。
人性從來都是看著別人賺錢,比自己虧錢還難受。漢室這邊都是徹侯嫡脈,結果一個個過得苦巴巴的,反倒是當初跑到遼國的旁支,混得風生水起,有幾個衣錦還鄉炫耀了一番,頓時將一幫人酸得能擰出醋汁子來。
可問題是,漢室這邊的小農經濟壓根撐不起這樣的經濟體量,遼國是在不斷擴張,拉動內需,又有中原和南越那樣的大市場,不過等未來劉昌做了太子,光是在中原範圍內大搞基建,就足夠拉動內需了。在這個過程中,不斷鼓勵生育,對外開拓,在很長一段時間裏,也能保持經濟上的繁榮。
總之,如今是真的人心思變。這年頭大家真沒多少家國意識,即便對手是匈奴這樣的夷狄,利益當前,也還是有人肯披發左衽的。何況劉昌已經是太子,名正言順的未來天子,既然跟著下一任老板更加靠譜,那誰還會對現在的老板有多少眷戀呢!
可以說,如今長安城中,倒是有過半權貴都盼著劉恒趕緊駕崩,好把位置騰出來。而那些曾經在誅呂之事中摻和過的雖說不想要劉昌上位,卻未必希望上面坐的還是劉恒。
有道是千夫所指,無疾而終。劉恒如今是真有點這個意思。別說是朝堂上那些官僚了,便是民間,也有人盼著換個皇帝的。百姓要說淳樸,的確也很淳樸,但是他們也都有小民的狡猾之處。若是消息不通,他們不知道外頭的情況也就罷了,偏生這些年,遼國的各類商品充斥了市場,遼國的商隊也會帶來遼國的消息。
如果說這些人的話還有可能是誇大其詞,那麽,從前線回來的漢軍就不一樣了。
歷朝歷代,很多名將點滿了軍事天賦的同時,在政治上並不比白癡強多少。
周亞夫愛兵如子,這次出征沒撈到什麽軍功,自然下面的士卒也不會有多少賞
賜,為了安撫下面的士卒,周亞夫便找了樊崇,從他那裏弄到了一批物資,分給了下面的士卒。
這批物資裏面就包括了各種魚肉水果罐頭,還有便宜的衣服布料之類,在遼國都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,但是對於漢軍來說,這些都是好東西,他們自個舍不得吃舍不得用,都揣著回了家。
這些罐頭衣服布料之類的一部分被各個家庭自個消耗了,還有一部分流入到了市場上,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對遼國富庶的向往。在有心人的引導下,下面的百姓難免浮想聯翩。
其他地方的人活不下去了,會想盡辦法往遼國跑,而關中不一樣,關中人自認自家是天子腳下,看到關東來的人,鼻孔都能翹到天上去。關中人就算是活不下去了,也是寧可去上林苑討生活,不會沒事跑出去,讓自己從關中戶口變成外地戶口的。
但是,如果太子做了天子,他們這些關中人就也是太子的父老鄉親,有好處能少得了他們?
這般想著,他們一個個雖然還念著劉恒的恩德,但是誰會拒絕日子過得更好呢?
至於說什麽讓劉昌放下遼王的身份,專心做太子之類的話,誰敢提出這個話題,不是蠢就是壞。
以前普通百姓對天子家事知道得很少,能夠知道的都是有心人流傳出來的所謂宮闈秘事,但是,真正隱秘的消息,連史官都只敢語焉不詳地記上一筆,也就是劉恒還沒有李世民那樣的厚臉皮,自個修改起居註,要不然,連這一筆也不會流傳下來。
起碼在幾年前,普通百姓並不知道劉恒原本的王後姓呂,呂王後還有四個孩子,都以為竇皇後就是劉恒的王後,劉啟就是嫡出長子。
結果劉恒以一種強勢的姿態冒出來,頓時原本被掩埋在黃土下的秘密就這樣被翻出來了。普通百姓有自個樸素的道德觀,就像是當初劉恒要殺劉長,民間就有人傳唱什麽“一尺布,尚可縫;一鬥粟,尚可舂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。”這可是殺妻殺子,比起逼死謀逆的兄弟,更叫許多人難以接受。
所以,很少有人敢提讓劉昌回來的話,真要是到時候在關中上演一場父子相殘局,還不如等著劉恒駕崩,劉昌順理成章登基呢!
這樣的輿論在有心人的縱容下在長安內外廣為傳播,很快就傳到了未央宮中。劉恒固然心機深沈,但是在面對這樣幾乎是指著他鼻子罵他去死的言語前,劉恒終於繃不住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場叛亂不過是數月時間便已經平定,參與了叛亂的諸侯王死的死,被抓的被抓,還有跑了的,但是如今這個情況,他們能跑的地方也就是那幾個,但凡那些小國不想跟漢室或者是遼國為敵,都是不敢收容他們的。至於說隱姓埋名跑到深山裏隱居,呵呵,錦衣玉食慣了的他們,在失去了地位和財富之後,真能活得下來?
劉恒卻一點也不高興,朝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,最後連顯露一下自身的強大都不能,大家只看到遼軍一路上砍瓜殺菜一般,將叛軍打得抱頭鼠竄。
劉恒在軍事上並沒有太多天分,雖說知道專業的事情應該給專業的人幹,周亞夫領兵的時候,他也一力支持,即便朝堂上有人說周亞夫消極避戰,他也頂著壓力,但是,這回大軍班師回來,劉恒還是很難給周亞夫一個好臉色。
不僅如此,如今南方原本的吳楚之地,如今算是都落到了劉昌手裏。雖說以前這些地方也在各個諸侯王手中,但是,朝廷那時候起碼還是能拿捏一下的,可現在呢,他敢隨便拿捏劉昌?
遼軍的戰力這次他已經是見識到了,何況據說這次來的還不是遼軍的主力,而是抽調的一支建設兵團,為首的樊崇之前也沒有真正指揮過大型戰役的經驗。事實上,按照周亞夫的說法,以遼軍的實力,帶隊的將領除非是個只會反向操作的蠢貨,否則的話,栓條狗讓遼軍自由發揮都很難輸。
周亞夫以前就聽說遼軍裝備精良,但是沒有親眼見過,自然沒有相應的概念,但是等到親眼見過之後,周亞夫恨不得自個手底下的兵馬也立馬跟著更新換代,說句有點大逆不道的話,他也挺想換個老板的。
劉恒不是什麽昏君庸主,但老實說,如今的他,能給手下人的利益實在是太少了。
人性從來都是看著別人賺錢,比自己虧錢還難受。漢室這邊都是徹侯嫡脈,結果一個個過得苦巴巴的,反倒是當初跑到遼國的旁支,混得風生水起,有幾個衣錦還鄉炫耀了一番,頓時將一幫人酸得能擰出醋汁子來。
可問題是,漢室這邊的小農經濟壓根撐不起這樣的經濟體量,遼國是在不斷擴張,拉動內需,又有中原和南越那樣的大市場,不過等未來劉昌做了太子,光是在中原範圍內大搞基建,就足夠拉動內需了。在這個過程中,不斷鼓勵生育,對外開拓,在很長一段時間裏,也能保持經濟上的繁榮。
總之,如今是真的人心思變。這年頭大家真沒多少家國意識,即便對手是匈奴這樣的夷狄,利益當前,也還是有人肯披發左衽的。何況劉昌已經是太子,名正言順的未來天子,既然跟著下一任老板更加靠譜,那誰還會對現在的老板有多少眷戀呢!
可以說,如今長安城中,倒是有過半權貴都盼著劉恒趕緊駕崩,好把位置騰出來。而那些曾經在誅呂之事中摻和過的雖說不想要劉昌上位,卻未必希望上面坐的還是劉恒。
有道是千夫所指,無疾而終。劉恒如今是真有點這個意思。別說是朝堂上那些官僚了,便是民間,也有人盼著換個皇帝的。百姓要說淳樸,的確也很淳樸,但是他們也都有小民的狡猾之處。若是消息不通,他們不知道外頭的情況也就罷了,偏生這些年,遼國的各類商品充斥了市場,遼國的商隊也會帶來遼國的消息。
如果說這些人的話還有可能是誇大其詞,那麽,從前線回來的漢軍就不一樣了。
歷朝歷代,很多名將點滿了軍事天賦的同時,在政治上並不比白癡強多少。
周亞夫愛兵如子,這次出征沒撈到什麽軍功,自然下面的士卒也不會有多少賞
賜,為了安撫下面的士卒,周亞夫便找了樊崇,從他那裏弄到了一批物資,分給了下面的士卒。
這批物資裏面就包括了各種魚肉水果罐頭,還有便宜的衣服布料之類,在遼國都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,但是對於漢軍來說,這些都是好東西,他們自個舍不得吃舍不得用,都揣著回了家。
這些罐頭衣服布料之類的一部分被各個家庭自個消耗了,還有一部分流入到了市場上,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對遼國富庶的向往。在有心人的引導下,下面的百姓難免浮想聯翩。
其他地方的人活不下去了,會想盡辦法往遼國跑,而關中不一樣,關中人自認自家是天子腳下,看到關東來的人,鼻孔都能翹到天上去。關中人就算是活不下去了,也是寧可去上林苑討生活,不會沒事跑出去,讓自己從關中戶口變成外地戶口的。
但是,如果太子做了天子,他們這些關中人就也是太子的父老鄉親,有好處能少得了他們?
這般想著,他們一個個雖然還念著劉恒的恩德,但是誰會拒絕日子過得更好呢?
至於說什麽讓劉昌放下遼王的身份,專心做太子之類的話,誰敢提出這個話題,不是蠢就是壞。
以前普通百姓對天子家事知道得很少,能夠知道的都是有心人流傳出來的所謂宮闈秘事,但是,真正隱秘的消息,連史官都只敢語焉不詳地記上一筆,也就是劉恒還沒有李世民那樣的厚臉皮,自個修改起居註,要不然,連這一筆也不會流傳下來。
起碼在幾年前,普通百姓並不知道劉恒原本的王後姓呂,呂王後還有四個孩子,都以為竇皇後就是劉恒的王後,劉啟就是嫡出長子。
結果劉恒以一種強勢的姿態冒出來,頓時原本被掩埋在黃土下的秘密就這樣被翻出來了。普通百姓有自個樸素的道德觀,就像是當初劉恒要殺劉長,民間就有人傳唱什麽“一尺布,尚可縫;一鬥粟,尚可舂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。”這可是殺妻殺子,比起逼死謀逆的兄弟,更叫許多人難以接受。
所以,很少有人敢提讓劉昌回來的話,真要是到時候在關中上演一場父子相殘局,還不如等著劉恒駕崩,劉昌順理成章登基呢!
這樣的輿論在有心人的縱容下在長安內外廣為傳播,很快就傳到了未央宮中。劉恒固然心機深沈,但是在面對這樣幾乎是指著他鼻子罵他去死的言語前,劉恒終於繃不住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